海北海晏:“六小”工作法解码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
中新网青海新闻4月16日电(马存军 李隽)近年来,海北州海晏县坚持以“六小”工作法为抓手,融合“四个一批”工作机制,通过“小切口”精准排查矛盾隐患,以“系统化”分层分类解决民生难题,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民生诉求高效落实。
海晏县排查小隐患,以“早”为先抓源头。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构建“五位一体”协同排查机制,依托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及村社网格力量,常态化组织力量下沉一线,开展“一日一排查”,动态掌握基层隐患。针对季节性牧场转场、民族文化活动等风险点,发动“马背巡逻队”“摩托哨兵”双语队伍早排查、早预警。
该县调解小纠纷,以“快”为要提质效。推行“首接负责制”,对排查出的矛盾实行“即发现即介入”,整合调解员、村警、包村干部等力量,形成“半小时响应圈”,确保90%以上矛盾纠纷“发现即调处、调处不过夜”。针对疑难问题,实行“三级联调”机制,依托“四个一批”分类施策,对一般纠纷“现场办公解决一批”实现快速调处,对跨领域矛盾由“党委政府研究解决一批”实现统筹化解,同时通过乡级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联动县级部门协同处置,累计化解积案12件,群众满意度达98.5%。
同时,改善小环境,以“融”为基促和谐。将生态保护与邻里和谐纳入治理主线,整治草畜失衡、私搭乱建等矛盾多发领域,腾退公共牧道15.3公里,清理私搭乱建43处。针对生态治理中长期性难题,通过“纳入项目库争取一批”机制,统筹申报草场修复、村容提升等项目,争取资金支持4.6万亩草场鼠害治理,实现“还绿于民”。同时,引导群众参与“以草定畜”共识,推动生态与民生深度融合。
解决小问题,以“实”为本惠民生。海晏县创新设立“积分超市”,以“积孝、积善”等七类积分激励群众参与自治,选树民族团结示范家庭,年均兑换积分商品40余万元,推动矛盾化解从“被动调”向“主动防”转变。针对水电路维修、农业技术指导等群众“急难愁盼”,落实“与业务部门沟通解决一批”机制,精准匹配农牧局、住建局等12个职能部门资源,年均高效解决民生诉求320余件,推动行业投诉率显著下降,形成“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的长效治理格局。
该县办理小案件,以“稳”为纲保平安。聚焦村内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家庭暴力等小案件,推行“警务+党建”融合模式,充分发挥“穿警服的副书记”职能作用,联合宗教人士、乡贤等力量,开展“红黑榜评议”“以案释法”等活动,引导群众自主评议纠纷。同时建立实行“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定落实成效”“包跟踪、包调处、包反馈”的“五定三包”工作机制,稳妥处置酗酒滋事、家庭矛盾等案件50余件,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海晏县满足小需求,以“准”为策暖民心。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开设日间照料室、假期小课堂等微服务,切实解决外出务工家庭后顾之忧,针对少数牧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定向开展双语政策宣传,对反馈诉求分类归并,实行群众按需点单、党员自主接单的方式,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零距离、便捷式服务,年均解决群众诉求500余件。对需长期保障的民生需求,运用“纳入项目库争取一批”机制,整合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切实将“小需求”转化为“大幸福”。(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