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青海各地

海北刚察:绿水青山间的“致富密码”

2025年04月24日 18:42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4月23日电 题:海北刚察:绿水青山间的“致富密码”

  作者 周毛措 李隽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圣泉湾生态体验区的薄雾,洒在错落有致的木质售货亭上,海北州刚察县泉吉乡冶合茂村村民才毛正摆放着刚制作的牛毛奶钩,不远处,丈夫拉杰占登牵着自家驯养的枣红马走向生态骑行道。

  三年前,这里还只是默默无闻的传统牧村,如今却凭着网红打卡地----圣泉湾生态体验区,以融合“党建+生态+旅游+文化”的探索方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自2023年以来冶合茂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破百万,4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1万元。木亭推出窗口“增收记”放眼泉吉乡冶合茂村村民拉杰占登的售货亭,琳琅满目的货物映入眼帘,鱼鳞般摆放整齐的祭海宝瓶、星斗般满满当当的环保鱼食、复刻般精巧夺目的手工编织品……

  蹲坐在售货亭旁的谢日吉奶奶摩挲着褪色的藏袍口袋说道:“早年追着融雪转场,风是刀子,草是金子,帐篷杆子支着三代人的生活,现在抬眼看看咱们的小木屋——乡里人说这叫‘售货亭’,要我说,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这就是我家的聚宝盆,光是去年三个月的营业额,就净赚了5万元嘞。”

  说罢,另一边买完东西的城里游客举着手机扫扫二维码,叮咚一声,拉杰占登家的“钱袋”又仿佛沉了一沉。

  另一边,晨光中拉杰占登正在“生态”骑行道旁擦拭着马鞍铜饰,指尖抚过鞍桥凹陷处经年累月的汗渍,心爱的枣红马眼波像融化的雪山湖,每眨动一次就抖落几缕酥油茶香。

  “以前养马只为运输,现在每匹马都是‘金疙瘩’。”拉杰占登说道。自景区开设以来,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拉杰占登一家不仅在村民大会上争取到了一座售货亭,也学着村里人开始了骑马照相的营业工作。

  “取用自然如取酥油,需留三分予大地,守护自然不是成本负担,而是通往未来的通行证。”这是拉杰占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拉杰占登也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积极组织村里的马队开设“生态”骑行道,力争在鼓起村民“钱袋子”的同时,也要护好后代的“生态园子”。

  然而并非所有故事都是一帆风顺,拉杰占登回忆,2023年旅游暴增,出现草场被踩踏,垃圾成堆的现象。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依托着乡级的“1+3”(乡域重点道路1公里+1名乡镇干部、1名村级党员、1名生态公益性岗位)生态保洁模式,沿途走过,现在每个路段都能看到他们身着橘服或着红服散落在草原各处,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高原“梅朵”,弥补了游客暴增的环境承载“漏洞”。

  “您好,这边是售票处。”眼前正在和游客搭话的是冶合茂村村民达毛吉,当时作为一名待就业大学生,一边是乡村振兴的号角,一边是城市内卷的压力,站在时代的分岔路口,达毛吉成功接住了村里抛来的“橄榄枝”,也为自家收入注入了不少活泉,此时的她在青海湖岸的售票口也找到了比都市格子更辽阔的人生舞台。

  牧民单一性收入曾是牧民增收的“死结”,“党建+就业+增收”模式也给出了答案。自圣泉湾生态体验区建成以来,泉吉乡党委、政府以“耐心熬、用心调、真心暖”的酥油茶工作法,在统筹谋划,多次召开会议,冶合茂村“两委”通过村集体公用草场置换牧民200亩草场的方式,入股仙湖公司进行分红,此举不仅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同时也带动了60余户牧民致富增收,并助推100余名村民在售票员、保洁、保安、司机等固定岗位实现就业,人均月收入达3500元左右。如今的冶合茂村,年轻人返乡率从12%提升至42%,建起藏式民宿2家,开发出不少少数民族生活体验类新业态。

  村民拉青加在村集体经济年终分红会上说:“以前牦牛是命根子,现在游客才是‘财神’,在旅途结束时,他们带走的是回忆和纪念品,留下的却是我们对生活的希望。”(完)

编辑:张海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