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一尊供奉在拉加寺的关公像——汉藏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
中新网青海新闻10月28日电 题:青海果洛:一尊供奉在拉加寺的关公像——汉藏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
作者 华桑诺吾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果洛境内的玛多地区,玛多,意为黄河源头。“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之黄,实为泥沙。然而星宿河源,雪山脚下,始初清澈,自苍茫牧野,直流而下,经黄土高原,过华北平川,哺拽耙扶犁之民,孕千秋万代之文。
河源之地,亦有河黄之处,果洛州玛沁县拉加镇境内流经的黄河,已有河黄载沙之态。山谷之中黄河奔涌而过,河畔的山峦之间有一座山峰傲然而立,形似大鹏金翅神鸟,名琼贡山。山下有座寺庙——拉加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阿柔格西主持修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皇帝亲笔御赐“嘉祥寺”匾额。寺内供有一座关公像,造型特殊,是以藏传佛教造像之风而造,安然端坐,赤面金甲。

沿黄河而下,经华夏富饶的土地,有一处广袤的盐池,那里就是关云长的故乡山西运城,在藏语中称关公为“臻让杰布”,便是“云长”的直译。
传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拉加寺主江贝央活佛赴南京,归途中总觉有生人尾随,寻而不见。慎观数日,恍惚之间见一赤面武者之像者。未予理会,直至归寺,武者一直跟随其后。当晚梦中,见武者,言我乃关老爷者,愿护寺持法,助力于你。于是便立像供奉,至今香火不断。

与此类似的藏传佛教高僧与作为藏传佛教“护法”形象的关公之间产生的故事,在章嘉等著名高僧的传记中也能见到。传说五世班禅进京时见到一位赤面长须的武者,而后便供奉关公为护法。章嘉大师传记中也有记载,大师自拉萨启程返回北京时在襄陵过夜,梦见关公,被邀请至其宫殿,还一路护送国师。到后来更有国师患病,关公显灵使其痊愈的传说,章嘉国师为关公撰写祈祷文,家喻户晓。后来著《关老爷之祈供法》更是将关公信仰完全纳入藏传佛教的护法修供体系。再后来,章嘉大师之徒,大学者土观洛桑曲吉尼玛更是写下《三界伏魔大帝关云长传及祈供法》等传世之作。格鲁派称关公为密法本尊马头明王眷属,据说盛极之时,涉及藏地区关帝庙多达几十座。宁玛派集大成者居·米旁大师更是总结:“汉地关老爷者,藏地格萨尔也。”从生态文明学的角度,将关公等同于格萨尔王,更深层次地完成了关公信仰的藏传佛教化。

清代,随着晋商的壮大,主营盐业的晋商将同出晋地盐池的关公传播到全国各地。正是此时,藏传佛教诸多高僧大德将关公信仰,从祖国腹地沿着黄河而上,带到雪域高原,完成了一次自宗教上层到普罗大众的深度交往、交流和交融。
拉加寺的关公,“跟随”江贝央活佛从南京来到河源地区的拉加,以藏传佛教造像的独特姿态,安坐在大鹏神山之下,见证了灰蒙蹉跎的过往,见证了拉加僧众协助解放军用牛皮筏横渡黄河的惊险,见证了果洛和平解放蓬勃发展的历程,至今集聚信众,香火不断。
源出山下,渤莱入海,一条河,在缓流奔涌、清澈淤泥的变化中,见证同根族群的生生不息。
平原儒尊,高原护法,一尊像,在忠义护持、仁爱涅槃的交流中,见证同心文化的水乳交融。(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