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海晏县培育打造青少年红色研学游产业新路径
中新网青海新闻4月23日电(马君智 李隽)近年来,海北州海晏县立足红色资源禀赋,整合特色优势资源,完善研学游服务体系,全面构建起“一区两地三馆四化多点”红色研学体系。
海晏县精准化构建研学体系,以“金银滩-原子城”5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积极整合原子城纪念馆、“221”工业旧址等红色场馆资源,成功打造“两山”理论实践教育基地、空军地空导弹独立十二营旧址等教学点。深入挖掘县域各村庄红色故事、村史历程等文化资源,将东达村史馆等29处县域本土教育阵地纳入红色研学现场教学点范畴,构建起“一区两地三馆四化多点”红色研学体系。
该县成立县委直属事业单位海晏县红色研学实践中心,全面统筹谋划红色研学产业发展,组建青海两弹一星研学旅行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承担红色研学实践中心经营性业务和研学营地管理运营职能。积极探索青少年研学旅行和企业团建拓展市场化运营路径,近年来累计接待各类培训、研学团队113期6365人,会培收入达1134.98万元。
海晏县全面拓展宣传渠道。与临沂市等单位共建红色文化产业联盟,创新开展“两地民族青少年”手拉手等活动,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海晏红色文化资源,持续扩大红色文化传播覆盖面。
海晏县深化研学内涵,提升研学游发展质效。全面推行党校师徒“1+1”传帮带机制,选派骨干教师到“两弹一星”干部学院跟班学习,着力提升红色研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县级干部“进党校、上讲台、讲党课”,将18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省内名师、高原师资先锋库县级讲师、本土优秀人才等纳入红色研学师资库,新招录研学教师5名,不断以人才支撑提升教学载体的广度和厚度。
同时以贯彻落实青海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议精神为契机,扎实开展重大党史资料抢救性保护、重要文物抢救性普查和红色资源抢救性挖掘“三项工程”,实地走访原221基地干部职工及同宝山、十二营守卫部队官兵,系统收集整理“口述历史”资料,切实提升红色资源保护管理水平。
该县坚持片区式开发、一体化设计,推出“红色研学+绿色生态”“红色研学+民族团结”等多种复合型研学路线,擦亮海晏“红色旅游+”研学名牌,金银滩草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红色草原”,累计策划开展5大类21项活动,接待游客115.8万人次,成功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海晏坚持统筹推进,探索拓宽研学新路径。提升研学品质、研发特色课程、拓宽研学路径,充分发挥沿黄河流域9省研学联盟成员单位资源优势,与山东省临沂市、北京市少年宫等友好地区和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开展学生互访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