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湟中:两代“牧猪人”接力 以科技赋能生猪养殖新发展
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15日电 题:西宁湟中:两代“牧猪人”接力 以科技赋能生猪养殖新发展
作者 俞惠珍
在位于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谢家村的青海裕福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标准化猪舍里,既有老场长王永成深耕多年搭建的养殖体系,也有青年王兴海接棒父辈注入的新鲜活力。这两代“牧猪人”虽成长背景不同,却怀揣着共同的目标——用专业与创新,推动生猪养殖从传统模式向标准化、智能化、产业化转型。
走进养殖场内,一排排标准化猪舍整洁有序,王兴海和父亲王永成正忙着给母猪做健康检查。
王兴海的父亲王永成是当地最早一批规模化养猪户,靠着勤恳与经验将养殖场逐步做大,却也受限于“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猪舍温湿度全凭肉眼判断,母猪繁育率不稳定,疫病防控常陷入“事后补救”的被动局面。2016年,王兴海毅然放弃城市工作,回到父亲的养殖场,立志用科技技术打破这一困境。“老一辈靠经验,我们这代得靠技术”,这是王兴海常挂在嘴边的话。
跟着父亲熟悉喂料、清栏等基础流程时,王兴海便开始琢磨“科技改造”。引进智能温湿度传感器与自动通风系统,取代了过去“开窗关窗看天气”的粗放管理,粪污处理、饲喂全部实现全自动,保育猪和育肥猪的成活率由以前的75%提高到现在的93%以上。
1993年出生的王兴海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养殖技术跟上时代步伐,让基层农业工作真正出实效”。
2012年公司成立伊始,只有30头生猪,养殖模式还是传统养殖,仔猪成活率低,凭借一股钻研劲,2018年王兴海牵头搭建了公司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的产学研合作桥梁,长期聚焦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与攻关。
同时,公司以服务农户为核心,在湟中区田家寨镇设立养殖技术服务中心,提供猪病诊断、人工授精、圈舍改造等全方位服务,辐射带动200多户合作社、养殖大户及散户,助力每户年均增加育肥猪出栏量,并定期组织养殖技术培训。
湟中区田家寨镇华韵华韵农牧有限公司,此前因缺乏科学养殖技术,母猪繁育率低、疫病风险高。自与裕福公司合作后,技术员定期上门指导,全程提供帮扶。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青海裕福畜牧业始终践行生态理念,将养殖粪污经发酵处理后还田,实现“种养循环”。
“以前父亲说‘养猪要凭良心’,现在我明白,‘凭良心’还要‘靠科技’,这样才能把养猪的路子走得更稳、更远”,王兴海的话,道出了两代“牧猪人”的共同坚守。(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