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兰: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理念 谱写事业发展崭新篇章
中新网青海新闻1月9日电 (都宣)2023年,都兰全县民政工作推动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基本社会服务提质升级、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兜牢底、织密网 民生保障不断提升。按照全力打造民生改善升级版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2023年全县临时救助502户1481人发放资金397.1万元;全县农村低保对象678户1267人发放资金609.08万元;城镇低保对象173户235人发放资金240.5万元;特困供养99户101人发放资金212.3万元;全年完成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2104户5655人;认定符合条件的低保边缘户459户1376人,确保救助对象“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补短板、强弱项 社会福利不断优化。加快建设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制定都兰县养老服务清单,投资295万元提升养老服务适老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县养老机构供养老人36人,居家服务覆盖8个乡镇600余人,日间照料中心日平均服务老人30余人,年内都兰县红光敬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被评定为全省“二星级”养老服务机构,年内发放高龄补贴38401人次432.2万元;向8名孤儿、36名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保障金47.67万元;向6名贫困大学生发放福彩圆梦资助资金2.99万元;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人,其中护送原籍(云南)1人,购票返回原籍4人,对1名湟源籍流入人员经协调接回原籍。
打基础、强基层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投资385.33万元,建成都兰县察苏镇上庄小区、农科所和沙珠玉小区、香日德镇得胜村、香加乡达雅尔小区移风易俗大厅建设。指导全县106个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持续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村(牧)委会”创建活动,全年创建83个平安村社,创建率达96.4%;大力推行惠民殡葬、节地生态,截至目前发放惠民殡葬补贴8.31万元,发放节地生态安葬奖补11.7万元,积极倡导文明祭祀新风,推动全县形成文明祭祀的良好风尚。
重创新、求实效 社会事务成效凸显。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加大对残疾人的政策帮扶,解决残疾人的现实困难,全年保障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15人发放资金118.9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79人发放资金57.08万元;邀请省州专业人员实地指认都兰县--兴海县段界线走向、并恢复已丢失的2528032、2528033号两颗界桩,与乌兰县、格尔木召开边界矛盾纠纷调处会议,签订协议书,确保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实地完成夏日哈镇与柯柯镇行政界线指认工作,埋设州级界桩2颗、县级界桩4颗,有序引导群众严格按照勘定界线守界放牧,有效调处边界矛盾纠纷,创建命名83个平安村社,创建率达96.4%,创建命名都兰县与格尔木市、都兰县与大柴旦行委行政区域界线为平安边界。加快推进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婚姻登记“州内通办”“跨省通办”。
聚合力、强服务 社会组织不断强大。建立民政和业务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向8家业务主管单位发布《关于撤销都兰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14家未按规定接受检查社会组织登记的函》,充分征求业务主管单位意见建议,通过整改激活、注销登记、撤销登记等方式加大清理整治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共整改社会组织3家,清理社会组织13家,现全县共有社会组织82家。
下一步,县民政局将持续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保稳定”总体思路,采取更多惠民措施,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民政工作提质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