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县温泉乡干部拉桑加:“让更多农牧民在家门口增收”
中新网青海新闻1月17日电 题:兴海县温泉乡干部拉桑加:“让更多农牧民在家门口增收”
作者 兴宣
兴海县温泉乡地处高寒山区,境内山大沟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且基础设施薄弱。干部群众对产业增收的期盼仍然迫切,依然存在着村集体收益不明显、“怎么干”和“谁来干”这两个问题。兴海县温泉乡党委书记拉桑加以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目标,紧抓产业振兴和乡风文明这两个关键点,把聚人和谋事融合在一起,把勇于创想和细心求证融合在一起,调动干部群众携手完成一个个产业项目。
近年来,温泉乡经济提速发展,走出一条依靠村集体、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强村富民、乡风文明的路子。
转变思路,盘活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规模化发展
为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拉桑加带领各村转变发展思路,盘活村集体资源。
2023年初,动员盖什干村47户的群众,将耕地2942亩入股合作社,通过村党支部和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经营管理方式,形成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运营模式,成为全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样板村,当年,盖什干村种植青稞产量达200吨、菜籽产量达70吨,实现经济收益113万元,股民按收益的40%,实现分红45.2万元。在赛什塘村,整合324户农牧民的330公顷耕地,以入股形式实施饲草种植项目,拉桑加鼓励圈窝子种草,储备饲草料,用活光伏资金收益等资金,投资139.51万元购置青干草打捆机、平板翻斗车、运输车,种子、化肥等农机设备和物资。
畜牧业经济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各村牦牛奶销售难、运输难,拉桑加先后成立发展壮大奶产业工作专项领导小组、温泉乡牦牛奶产业发展协会,续建长水村奶站,配备赛什塘村及温泉村奶站运行设备,投资项目奶牛614头,实现经济收益30.7万元。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建立饲草料储备生产基地
温泉乡生态环境脆弱,预防畜牧业灾害基础设施较差,为大力推动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拉桑加高度重视饲草料基地设施建设,全力以赴抓好抗灾保畜工作,于2022年7月在赛什塘村建成兴海县南部高寒饲草料储备生产基地,2023年,储备饲草料5万捆1250吨,并带动集体增收175万元,分红达到126万元。该基地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兴海县南部三乡抗灾保畜能力。
多元发展,立足优势,推动当地旅游资源融合发展
拉桑加立足区位优势和实际,依托地热资源和唐蕃古道文化,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争取项目资金1000万元,实施了唐蕃古道(温泉段)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地热温泉旅游产业,实现经济收益10万元,推动了当地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带动周边经济进一步发展。
强化治理,积分管理 ,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以村规民约为主线,拉桑加结合村情实际征求群众意见,新增了“黄赌毒”整治、红白喜事、攀比炫富、文明交通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村规民约。同时,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3年,全乡7个村集体经济收益总量为357.91万元,村均收益为51.13万元,其中,赛什塘村实现破百万元目标任务,全乡7个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州定目标任务,有效带动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增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