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青海各地

青海海北:实施“六大工程” 打造红色文化标识地

2025年04月28日 09:08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4月27日电(刘东 李隽)“十四五”以来,海北州把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实施旧址保护“六大工程”,持续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整体推进文物保护“一号工程”。海北州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将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全州革命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强化旧址保护顶层设计,制定年度重点任务分工,彻底清理不符合文物保护法规和文旅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及违规建筑体,腾退旧址办公大楼、车间及工号等,做到统一规划、管理、修缮和利用。

  实施旧址保护“修缮工程”。该州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山东援建资金2.45亿元,实施三分厂、四分厂、七分厂本体修缮和一分厂陈列展示等项目17个,已完成终验12个、初验3个、正在实施和设计方案评审各1个,极大地提升221基地国保文物点保护利用和对外展示水平。

  协同推进城镇“配套工程”。海北州统筹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争取资金15.5亿元实施高原美丽示范镇、西海镇红色风貌改造、原子城红色文化特色小镇、学院基础设施、中国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建设等项目50余个,文物点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逐步配套,有效保持历史文化街区和西海镇红色风貌,西海大街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原子城红色文化特色小镇风貌愈加统一、红色文化更加突出、旅游定位愈发明晰。

  开展红色资源“筑基工程”。统筹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全面梳理基地18厂区功能定位,排查历史建筑110个单体、守备部队旧址18处。加强文物本体防护,清晰设立27处文物点保护标志碑、22处控制地带保护界桩,对无防护设施的5处文物点安装保护围栏,8处纳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面摸清红色革命文物资源“家底”。整理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人民解放军参建和守备221基地旧址史料,开展“两弹一星”元勋、功勋科学家、厂机关领导办公用房确认和复原工作。

  启动革命文物“活化工程”。海北州重点实施同宝山生态旅游暨红色研学基地等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项目,策划推出一厂区陈列展示馆、十厂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原空军地空导弹独立十二营、导弹第八团展厅等革命文物高质量展览,基地旧址一、二、四、六、七、十、十一、十三、十四、十八等12个厂区14个(包含景点纪念碑和地下指挥中心)文物点通过开辟旅游景区、党性教育研学点、基层组织共享阵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廉洁文化建设“先锋阵地”等得到活化利用,建成一批红色文化标识地。

  提升红色研学“融合工程”。该州依托221基地旧址红色资源,深入挖掘“中国原子城”红色文化底蕴,全面构建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四县联动、党性教育为路径、红色研学点为辐射的“一核四联七径多点”红色研学模式,形成了“一院一馆一校一址一山”为牵引的红色研学矩阵。以州县党校为主阵地,注重发挥原子城基地培训公司、中国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和政法、群团、统战3个培训中心作用,承接青少年红色研学和党性教育活动,仅2024年,举(承)办培训班及红色研学活动904期18.36万人次。新晋打造的一分厂陈列展示馆、同宝山生态旅游暨红色研学基地、原空军地空导弹独立十二营,累计接待红色旅游和党性教育17万人次,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发挥了强大思想引领作用,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时代光芒。(完)

编辑:甘晓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