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 作风建设“接地气” 民生服务“暖人心”
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26日电 (朱强)今年以来,德令哈市公共事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供水、污水、公交、供热四大核心板块发力,将作风转变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实效,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线索整改“动真碰硬”,群众满意是“试金石”
“以前反映的水压不足问题,没过几天就有人上门解决,现在用水特别顺畅!”家住某小区的居民王女士感慨道。这一变化,源于公司构建的民生问题闭环处置机制。
该公司始终坚持“作风建设为群众、成效由群众评判”,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民生汇”“开门搞教育”三大民意渠道,建立“线索登记—分类交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全流程工作链条,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截至目前,累计核查处置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线索5条,化解债务359.3万元,解决服务效率低、供热质量不佳、水压不足等突出民生问题21件,整改完成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较此前提升1.03个百分点,用“真整改”赢得群众“真认可”。
四大板块“精准发力”,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现在报装水管,线上提交资料,3天就能完成,还不用跑一趟营业厅!”市民李先生体验的“一站式供水服务”,是公司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今年以来,该公司推行“线上报装、上门勘量、同步验收”服务模式,将报装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在保障供水稳定方面,公司完成主管道抢修81次,实施管网改造项目12项,惠及2800余户居民,彻底解决夏季水压不足“老大难”问题;全年开展水质检测300余次,合格率100%,新建加氯间和制氯机投入使用,为城市用水安全筑起“防护墙”。同时,智慧化便民服务持续推进,德令哈浩星花苑、祥和花园一期等小区率先实现手机缴水费,填补当地线上缴费空白,后续将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居民享受“指尖办事”便利。
走进公司污水处理厂区,绿意盎然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绿化覆盖率超60%,俨然一座“花园式厂区”。作为城市生态环保的“守护者”,公司每日处理污水1.6万方,污水收集率达72.2%,持续提升城市污水治理能力。
在资源循环利用上,公司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年实现中水销售229.96万吨,回用率38.59%。其中,向青海发投碱业供应再生水90万方,创造经济效益约66万元;免费提供2万吨再生水用于园林灌溉,支持生态鱼池养殖(成活率85%),实现“变废为宝”的绿色价值。此外,公司通过设立“公众开放日”,已举办4次活动,为200余人次普及污水处理知识,让节水与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打开APP就能看到公交车到哪了,再也不用在站台瞎等!”市民张女士口中的“实时公交查询”APP,是公司用科技优化出行服务的成果。该APP上线后,在线用户达585人次,高峰期车厢满载率提升10%;今年5月,公司还特邀重庆北部公交集团开展专项优化,持续迭代功能,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乘客。
针对不同群体出行需求,公司推出多元化服务:设立60个“公交文明监督员”规范服务行为;优化调整3条公交线路,开通快速公交覆盖重点区域,服务5400余名村民;量身定制“校园专线”“浪山专线”,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目前,公司管理9条城乡公交线路及汽车站服务,累计完成城市公交客运量141万人次、城乡客运量7.92万人次、汽车站客运量3.37万人次,同时全力运营乡村垃圾热解站,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彰显国企担当。
“今年停暖后又多供了10天,家里一直暖暖的,太贴心了!”提及今年的供暖服务,市民赵大爷赞不绝口。为让群众温暖过冬,公司投入210万元改造供暖设施,完成3个小区管网维修;推行“线上缴费、一键报修”服务,让居民办事更便捷。
在惠民政策落实上,公司更是“实打实”:根据实际气温情况,停暖后义务延长供暖5-10天,投入资金超100万元;为全市残疾人、低保户及特困户减免采暖费194万元,惠及300余户特困家庭;供热季通过“及时应答、上门服务”处理居民投诉,投诉量同比下降10%,用“有温度”的服务驱散冬日寒意。
下一步,德令哈市公共事业服务有限公司将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聚焦群众需求优化服务,在民生领域不断“加码”,让公共服务更贴心、群众生活更舒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民生力量。(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