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青海各地

德令哈市村集体经济壮大构建“联动·融合·订单”新矩阵

2025年11月12日 17:29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11月12日电 (陶娅)巴音河畔,田畴叠翠,光伏蓝海与温室白雪交相辉映。近年来,德令哈市坚持“区域统筹、业态融合、全链升级”思路,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主引擎,探索出“片区联动、城郊融合、订单驱动”多元路径。

  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778万元,较2020年翻了两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柯鲁柯镇“联村共筑”、河东街道红光村“田园综合”、东山村“定心兴产”三大样板竞相迸发,为海西州不同资源禀赋地区提供了可学可鉴的“德令哈方案”。

  联村共筑振兴路

  柯鲁柯镇面对各村资源条件与发展基础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创新组建“强村联动联合体”,建立“镇党委+联合党委+村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推行飞地经济、产业联营、资源联享,争取财政资金2834万元实施9个项目,形成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商贸服务三大集群。

  2024年联合体经营性收益突破600万元,带动薄弱村年均增收30万元以上,实现“片区统筹、产业互补、收益共享”,为资源类型多样、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提供了“组织联动、项目抱团”的示范路径。

  田园织就共富梦

  河东街道红光村立足“城区10分钟经济圈”优势,打造集智能温室、亲子农场、乡村民宿、初加工车间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出“1234”收益分配机制:10%风险基金、20%公益金、30%产业基金、40%村民分红。2023年接待游客5.2万人次,综合收入360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跃升至240万元,较2019年增长13.3倍,村民人均收入实现翻番,走出一条“生产+加工+旅游”深度融合的城郊共富路,为城市近郊村提供了“业态融合、利益共享”的鲜活样本。

  定心兴产富乡村

  河东街道东山村以火焰蔘特色产业为抓手,党支部牵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推行“保底价+市场价”订单种植1800亩,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70万元建设脱水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000吨,产品远销欧美日韩。

  村集体通过组织服务、加工返利,2024年总收入达789万元,加工厂预计每年为集体贡献收益68万元,并提供长期岗位10个、季节性用工1000余人次,实现“卖原料”向“卖产品”升级,为浅山丘陵村提供了“订单锁定、加工增值”的可复制模板。

  德令哈市以“联动”促进区域协同、以“融合”激活城郊动能、以“订单”延伸产业链条,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实践表明,壮大村集体经济,需要统筹区域资源以放大规模效应,融合多元业态以提升综合效益,延伸产业链条以夯实稳定收益。这些做法为海西州其他资源条件相近地区提供了有益参考:在资源互补性强的区域可借鉴“片区联动”实现协同发展,在城市辐射区可学习“田园融合”承接消费需求,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可参考“订单加工”推动产业增值,从而让土地、劳力、资源更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在海西大地绘就产业兴、集体强、农民富的生动图景。(完)

编辑:张海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