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南翼山油井焕发新活力
中新网青海新闻7月16日电(温彦博 刘雨琪 )7月,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的戈壁滩,青海油田采油四厂的油水井围栏上,一块块红色铭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采油四厂自2024年3月启动“我和油井同命名”管理提升活动以来,这场将员工责任与油水井管理绑定的创新实践,已悄然改变着油井管理生态。
如今,油井不再是冰冷的生产设备,而是员工最好的伙伴,大家合力推动低渗难采油藏开发交出新的成绩单。
“南浅21-04-1上井就像是我的‘孩子’,每天巡检时摸摸管线温度,看看压力表跳动,一切正常,心里才踏实。”采油四厂运行维护中心南翼山运维组员工范玉萍,指着铭牌上感叹着一年来的变化。每口井的铭牌上,井号、认领员工姓名及座右铭赫然在列,形成“一人一井一责任”的绑定机制。
运行维护中心员工王昳表示,“当指腹摩挲过铭牌上的姓名,戈壁的烈风都变得温柔。清晨井架的轰鸣是它讲述坚守的故事,暮色里的压力表指针变动是我们默契的对话。”
这种“人井交融”的管理哲学,让员工从“要我管”变为“我要管”,具象化为每日的巡检、数据记录与设备维护。
采油四厂党委负责人表示,活动以“爱人爱井、人井交融”为核心,不仅是给油井贴标签,更是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当员工看到自己的名字与油井共生,责任感自然升华,这比任何考核制度都更有效。”截至日前,活动覆盖的160口潜力油井中,10%的油井实现日产油稳定增长。活动按季度评选金、银、铜牌油水井共60口,并给予奖励,在全厂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名字与油井相连,情感与责任同担”。在活动统计表上显示,认领员工涵盖党员、团员、群众,平均年龄38岁,其中“90后”员工占比达42%。
“往日不可追,来日犹可为。”25岁的团员郑驭在铭牌上写下对未来的期许,他将油井视为“并肩作战的伙伴”,巡检时带着笔记本记录,形成“井况日记”。通过扎实研究井况,优化参数,通过调整抽油机冲次,对南浅22-16-1井日产油从1.9吨提升至2.6吨,含水率下降3个百分点。数据背后是精细化管理的深度落地。
范玉萍管理的南浅21-04-1上井,通过每日记录10余项生产数据,建立“井况档案”,及时发现并处理套气控制阀堵塞的问题,使该井连续保持日产油3.0吨的稳定水平; 54岁的李志成负责的风西ⅢH2-5井,日产油达12.3吨,他的座右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是高原石油人的真实写照;47岁的谢西海在南浅Ⅲ3-6上井铭牌上刻下“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
从管理创新到文化生根,如今采油四厂“我和油井同命名”活动已超越管理工具范畴,演变为场站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南翼山戈壁,未来新一批铭牌将会制作,更多年轻员工的名字将与油井写在一起。
当夕阳为井架镀上金边,王昳在巡检本上写下新的记录:“今日南浅1-07-1上井运行平稳。”
铭牌在戈壁的风中闪耀,那是高原石油人与油井共同成长的勋章。(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