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海东平安:厚植健康民生根 精耕惠民服务田

2025年11月06日 18:12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11月6日电(祝美甲 李隽)“十四五”以来,海东市平安区卫生健康局秉持“人民健康优先”的根本理念,精准聚焦“数字化赋能、体系化筑基、精准化惠民”这三大方向,既深耕传统中医药的深厚底蕴,又借助数字技术开拓服务新路径,有力推动卫生健康工作深度融合,在民生健康保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字赋能强卫健,精准服务惠万家

  “无需去医院,在家就能让中医师诊断、开药,药品还能寄到家,很便利!”外省张女士高度评价“小鹿中医”“云问诊”服务。2016年11月,平安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小鹿中医”平台推出线上诊疗服务后,群众轻点手机就能与中医师“面对面”沟通。该平台提供在线问诊、辨证施治服务,打通药品配送环节,实现“问诊—配药—配送”一站式服务,解决了行动不便老人和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题。

  “小鹿中医”平台是平安区“互联网+”高端人才引进及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创新项目,是国内首批试点设立、最早获牌照的平台型中医互联网医院之一。它以新型问诊、保真药品提升医生服务能力,打造全场景一站式中医服务平台,推动中医药产业革新。平台汇集近10万名国家认证中医医生,医疗服务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累计接诊1500多万患者,提供超2000万次医疗服务。连续三年发布金扁鹊中医百强榜,2025年3月27日与《中国中医药报》共同发布《2025金扁鹊中医百强榜》,647位中医上榜,获18家媒体报道。

  “小鹿中医”平台2023年收入4.79亿元,2024年收入5.03亿元,2025年截至6月底收入2.43亿元。2024年在青海纳税超390万元,截至2025年累计纳税超2000万元,还在平安区举办三次线下义诊,26名专家提供1000余人次服务。“小鹿中医”营收不断增长,为海东平安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累计纳税超2000万元展现了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模范作用,回馈地方财政。它依靠数字技术整合中医资源,线上线下结合为海东及青海患者服务,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普及,是平安区发展特色数字平台经济的有效尝试。

  中药传承强根基,良方惠民护健康

  平安区始终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成果,以构建“区有中医院龙头、乡有中医馆骨干、村有中医阁网底”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为核心,推动中医药服务从“有”向“优”、从“覆盖”向“优质”升级,满足群众对优质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区中医院作为全区中医药服务核心,通过“硬件升级+技术传承+能力提升”夯实服务基础,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硬件与专科建设上,投入资金完善诊疗环境,提升专科能力,确定多个省、市级重点专科,筛选优势病种推广标准化诊疗方案。实施“两专科一中心”项目,提升区域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技术传承与特色诊疗方面,建设“龙砂医学流派青藏高原传承工作室”,引入“内观治疗室”。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上,平安卓仓藏医院申报的“桑杰曼拉节”入选市级非遗名录,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地方民俗融合。

  “之前担心家门口的镇卫生院医疗水平低,宁可多花钱多跑路,也要去省上的大医院。如今在卫生院,有区里、市里甚至省上的专家来看病,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在三合镇卫生院看病的张老汉说。当前全区各乡镇卫生院100%完成中医馆建设,部分乡镇已完成旗舰中医馆建设,通过“能力提升+资源下沉+特色服务”实现双突破。诊疗能力建设上,中医馆配备人员和中药,开展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2025年各分院特色服务创新,丰富乡镇中医药服务项目。医共体协同与资源下沉成效显著,定期督导考核,规范管理,人员下沉开展多项工作,开设县级临床糖尿病特色专科,提升乡镇专科诊疗能力。

  优先在条件好的村卫生室推进“中医阁”建设,为40个村卫生室购置中医设备426件,通过“标准化服务+特色培训”让中医药服务扎根基层。各村卫生室可开展中药贴敷、罐疗、中药熏蒸治疗、灸法治疗、针刺类治疗、穴位注射、推拿等17类62大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切实解决村民“小病不出村”的就医需求。同时,结合村医个人擅长领域开展针对性培训,如在平安街道白家村卫生室对村医进行中医砸撅疗法培训,该疗法因疗效显著获得群众广泛欢迎。将个体“永昌中医诊所”纳入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药辐射作用。

  实事办实解民忧,卫健惠民守安康

  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是平安区“十四五”以来卫生健康民生工作缩影。五年来,平安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入手,从医疗资源扩容、公共卫生提质、健康帮扶衔接发力,织密健康保障网,提升群众获得感。

  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运行机制,9家乡镇卫生院达基本标准。投入780余万元推进专科建设,建成8个特色专科,提升特色科室能力,开展10余项首例技术。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派出645名医务人员下沉,开展巡回医疗,诊疗5420人次。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培养人才,聘请专家,选派进修,招录37名医疗人才,壮大基层全科医生队伍。投资80万元建信息平台,实现“四大中心”互通,开展远程诊断,节约费用,改善基层诊疗硬件。

  2023年平安区成立疾控局,制定提升方案,实验室通过认证,建7个专业实验室,组应急队伍,实现防控响应。组建服务团队,开展管理与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超91.5%。推出个性化服务包,356人享定制服务。检查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单位,下达意见书,完成职业体检。新增托育点和托位,完善服务网络。

  争取资金,新建村卫生室,购置设备、维修设施。依托帮扶力量,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推行统一药品采购,提高集采品种配备率和基本药物使用占比。推进DIP支付改革,提高病种覆盖率和门诊支付限额,减轻就医负担。投入资金建中医馆、中医阁,成立工作室,传承特色技艺,推广中藏医药技术。

  “十四五”以来,海东市平安区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飞跃式发展,住院和门急诊量占比有所提升,群众就医更为便捷。公立医院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各项惠民举措得以有效落实,同时加强了医保资金的整治工作。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医疗资源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从指尖上的‘小鹿中医’,到扎根基层的中医阁;从硬件升级的中医院,到功能完备的中医馆;从医疗机构的提档升级,到公共卫生的精准服务,平安区卫生健康局通过内外联动、整合资源,让传统医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有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为群众提供更为坚实、全面的健康保障。”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马迎旭表示,将持续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拓展智慧医疗服务的边界,让中医药之光点亮更多群众的健康之路。(完)

编辑:张海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