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大通:躬耕沃野践初心 绘就振兴新画卷
中新网青海新闻3月12日电 题:西宁大通:躬耕沃野践初心 绘就振兴新画卷
作者李善青 潘雨洁
春山如笑,沃野含情。近日,一场覆盖西宁市大通县20个乡镇、289个行政村的“一宣三促”行动正如火如荼展开。696名抽调干部肩负使命、步履铿锵,以“宣讲政策、促产业、促就业、促稳定”为主线,在广袤田野间铺展出一幅党群同心、干群同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创新宣讲载体,春风化雨润民心。依托“数字乡村”平台,干部们积极转发宣传“中央一号文件政策”短视频内容80余条,覆盖群众超2万人次。在生地村,驻村工作队将“耕地保护政策”编成顺口溜,在泉头村,宣讲队在“田间地头”传递惠民信息。
“政策本子揣兜里,土味段子挂嘴边”,在东峡镇田家沟村文化广场,驻村第一书记李勇生动演绎的《粮食安全记心间》,引得村民掌声连连。干部们打破“台上讲、台下听”的传统模式,以“田间课堂”“围炉夜话”为载体,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乡村故事有机融合。
大通县逊让乡逊佈村依托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第一时间推出“宣讲菜单+点单送学”服务,用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的乡音俗语宣传最新惠农兴农、兜底保障、就业帮扶相关政策,将政策“处方”精准开到群众心坎上;在郑家沟村,平弦曲艺《巧手绣出幸福花》融合宣讲政策,传递乡村新貌与祝福,提升群众对“一宣三促”政策的知晓与参与热情。
“路通了,灯亮了,心里更敞亮了!”望着新安装的100余盏太阳能路灯,青山乡龙卧村村民刘大爷感慨。宣讲干部坚持“脚底沾泥方能心中有谱”,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成效清单”闭环机制,将“问题台账”转化为“幸福清单”。
在大通县向化藏族乡,宣讲队邀请省农林院专家就油菜、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进行专题培训,面对面为全乡50多户种养殖农户集中答疑解惑,发放培训教材资料60余份、受益群众60余人。
宝库乡聚焦群众春耕备播,联系联点帮扶单位,为脱贫户、监测户、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等价值7600元的生活物资,为群众争取化肥248袋、生产物资12.4吨。
在黄家寨镇,市农业技术宣讲队针对农户开展农技培训,指导春耕生产,并发放化肥20余吨、优质种子120袋,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将军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袁明礼积极争取资金,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0余万元;驻村第一书记杨晓帆创办藏龙庄服装厂,两年时间里,带动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9.6万元,为15名闲置劳动力解决就业。闪耀在田间地头的“微光”,点燃干事创业的燎原之火。
通过“筑巢引凤”计划,上治泉村与大通县老牌“兴通”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总投资617万元,创办家门口的“帮扶车间”,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由上治泉村提供厂房设备,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订单生产加工,实现农村妇女就近就业增收收入和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双赢。这种“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正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从机关到田野,从书案到田埂,696名干部用脚步体察民情,他们既是政策理论的“翻译官”,又是纾困解忧的“勤务员”,更是振兴路上的“领航者”。(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