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基层乡镇见闻:“板凳课堂”传递惠民“好声音”
中新网青海新闻4月25日电 题:海南州基层乡镇见闻:“板凳课堂”传递惠民“好声音”
作者 祁绣娟
清晨的炊烟还未散尽,海南州兴海县唐乃亥乡下村的农家院坝里已坐满了人。“年种一亩小麦,粮食补贴100元……”乡农牧分管领导苏宝军捧着政策本本,带着浓厚乡音给乡亲们算账。开春以来,这样的场景在全乡13个村轮番上演。
为确保中央一号文件的惠农政策惠及每一位村民,乡里组建了由26名干部组成的“土喇叭宣讲队”。
他们深入基层,在党群服务中心、安置区等地,以“板凳会”的形式开展了39场宣讲活动。

“过去领补贴要跑乡里三趟,现在存折直接送到炕头上!”桑当村藏族阿妈卓玛攥着手中的“一卡通”笑着说。
春阳晒暖了黄河岸边的黑土地,老把式王有福带着全家在地头忙活:“今年领了5000多补贴,换了新犁头,这2100亩良种可要伺候好。”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柴油机的突突声,30台农机在唐乃亥乡各村田野上正列队作业,犁铧过处黑土翻浪。
放眼望去,1.3万亩麦田已铺开油亮的新毯,3000亩油菜地正等着撒金籽,500亩马铃薯在薄膜下探头探脑,30台农机突突作响,帮着把黑土翻得又深又匀。
大棚经济成为唐乃亥乡的新亮点,走进下鹿圈村的菌菇大棚,菌菇栽培包整齐排列。
村民王永福掀开草帘子介绍道:“这17万包菌袋可是金疙瘩,温度计、湿度表就是咱新农具。”隔壁棚里,3万包羊肚菌也在腐殖土里悄然冒尖。
42座大棚成了“田秀才”们的创新实验室,他们白天仔细记录温湿度变化,晚上围着火炉钻研种植技术。头茬菌子尚未出土,县城的菜贩子已早早来到村口等候。
暮色中,乡政府门前的公示栏前依旧热闹非凡,村民们围在一起,在春耕物资发放表上郑重地按下红手印。拖拉机的“突突”声、大铁锹的“嚓嚓”声、计算器的“滴滴”声,交织成高原春天最美妙的旋律。(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