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青海果洛:“红音铸魂”北京研学之旅 在旋律与历史中铸牢家国信仰

2025年11月03日 18:39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11月3日电 题:青海果洛:“红音铸魂”北京研学之旅 在旋律与历史中铸牢家国信仰

  作者 胡骏

  10月31日,当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晨光穿透晨雾,12名来自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藏族学子齐声高唱国歌,鲜红的国旗与他们眼中的泪光交相辉映——这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红音铸魂”北京研学之旅,在上海音乐学院援青工作站的精心搭建下,让高原学子从“隔空聆听”到“沉浸式触摸”,在旋律与历史的交织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家国信仰洗礼。

  心愿萌发:一堂音乐课播下的“北京梦”

  这场研学的缘起,要追溯到一个半月前一堂特殊的音乐思政课。上海音乐学院援青教师胡骏为果洛州三校联盟学子线上讲授《国歌嘹亮 精神永铸》时,屏幕里解放军军乐团在九三阅兵式上奏响国歌的画面,让同学们眼中满是向往。“要是能亲眼见见军乐团的叔叔们,亲耳听一次现场演奏就好了!”课后,有同学悄悄在留言里写下这个心愿。

  这份朴素的期待,被上海音乐学院援青工作站记在心里。作为沪青协作中文化援青的重要载体,“红音铸魂”品牌课程始终以“用音乐传递红色力量”为核心,让高原学子走出课堂、触摸真实的红色印记,成为工作站推动课程落地的重要方向。经过多方协调,从行程规划到资源对接,从安全保障到课程设计,援青团队全程细致筹备,终于让这个“北京梦”在10月29日成为现实,12名管乐团学子带着对国歌的崇敬、对首都的向往,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红色研学之旅。

图为参与“红音铸魂”北京研学之旅的学子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合影。胡骏摄
图为参与“红音铸魂”北京研学之旅的学子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合影。胡骏摄

  沉浸式研学:在历史与旋律中读懂“家国”

  研学首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胡骏指着一件阅兵同款装备,向同学们抛出问题:“还记得线上课里看到的阅兵画面吗?现在,我们能近距离感受它的力量了。”同学们立刻围拢过来,指尖轻贴展柜玻璃,眼神里满是从屏幕到现实的激动。从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式步枪到新时代的先进装备,一件件展品不再是书本上的图片,而是能触摸到的历史温度。有同学小声说:“原来国歌里‘冒着敌人的炮火’,背后是这么多先辈的牺牲。”

  解放军军乐团团史馆的参观更让人感动。当身着礼服的军乐团老师出现时,同学们瞬间想起线上课里的画面,兴奋地小声交流。当乐团专家讲述乐手“拔针登台”、每天训练10小时的故事时,展厅里瞬间安静下来。藏族学子卓玛拉毛攥紧了手指,眼角泛起微光:“原来电视里整齐的旋律,是用这么多汗水换来的。”互动环节中,军乐团老师现场演奏《义勇军进行曲》片段,同学们跟随尝试演奏时发现,简单音符亦需反复打磨方能达标,看似轻松的背后实则满是艰辛。此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再是俗语,而是坚守与热爱的生动诠释。

  当学生们走进故宫博物院与首都博物馆时,这里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堂”。在故宫,同学们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到宁寿宫的珍宝,感受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在首博,“近代北京”展区的革命文献与老物件,让他们将军事博物馆的“强国”种子与历史细节再次连接。“原来祖国的历史这么悠久,我们的国家是一步步奋斗过来的。”才仁永忠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这句话。当晚的解放军军乐团专场音乐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钢铁洪流进行曲》的激昂旋律,让同学们仿佛回到线上课的阅兵画面,有人红着眼眶说:“红色歌曲里,藏着历史的声音。”

图为参与“红音铸魂”北京研学之旅的学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音乐厅合影。胡骏摄
图为参与“红音铸魂”北京研学之旅的学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音乐厅合影。胡骏摄

  晨光中的洗礼:让国歌精神融入血脉

  研学的最后一课,始于北京凌晨三点的夜色。同学们克服疲惫,迅速集结奔赴天安门广场,这场“三更出发”的行程,是胡骏特意设计的“精神磨砺”。东方泛起鱼肚白时,国旗护卫队铿锵的正步声穿透晨雾,《义勇军进行曲》前奏响起的瞬间,同学们齐声高唱。朝阳洒在他们庄严的脸庞上,歌声与国旗一同升起,成为“红音铸魂”最动人的现场课。

  升旗仪式后,同学们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凝视着碑上的革命浮雕,触摸着冰冷的碑体,耳畔仿佛回响着国歌的旋律,眼前浮现出军博的武器、团史馆的军号。达哇央驻足良久,轻声说:“现在才懂,国旗的红是先烈的血,国歌的旋律是民族的魂。”大家自发列队鞠躬,这份对英烈的缅怀、对祖国的热爱,在晨光中愈发真挚。

  返程前,同学们再次翻看研学日记:“从果洛到北京,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红音铸魂’让我记住,要为守护盛世中华而努力”……这些稚嫩却坚定的文字,是研学之旅最珍贵的收获。

图为参与“红音铸魂”北京研学之旅的学子在天安门广场合影。胡骏摄
图为参与“红音铸魂”北京研学之旅的学子在天安门广场合影。胡骏摄

  援青铸魂:让红色力量在高原延续

  此次北京研学,不仅是一次行程,更是上海音乐学院援青工作站“文化援青、精神铸魂”的生动实践。从线上音乐课播下心愿种子,到全程保障让心愿落地,从课程设计串联历史与旋律,到通过研学让爱国情怀具象化,援青团队始终以“精准对接需求、深度融入成长”为目标,让“红音铸魂”成为沪青协作的桥梁。

  胡骏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学,让高原学子不仅看到首都的繁华,更能读懂繁华背后的历史与精神,让国歌的力量、家国的信仰,真正融入他们的成长。”对同学们来说,这场研学不是终点,回到果洛后,他们将成为“红音铸魂”的小小传播者,把在北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分享给更多同学,让红色旋律在高原上继续传递。

  从音乐思政课到北京研学,从“隔空感动”到“亲身践行”,“红音铸魂”用最贴近学子的方式,让爱国情怀在体验中升华、在实践中扎根。这场跨越千里的红色之旅,不仅是沪青协作的生动缩影,更在高原学子心中种下了“强国有我”的种子,未来,这颗种子将在旋律与信仰的滋养下,成长为守护祖国、建设家乡的力量。(完)

编辑:甘晓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