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海东互助:文化与经济共振勾勒高原上的文旅烟火“诗”

2025年07月04日 09:52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7月2日电(李宁 李隽)近年来,海东市互助县正以文旅融合为画笔,在高原上勾勒出独特的文化经济图景。

  该县2024年入选“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后,2025年再登“发展潜力100强”榜单,这份殊荣背后,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经济共振的深度变革。

  近日,在海东市互助县土族故土园景区,一场没有台词的“轮子秋”表演正让北京游客陈女士红了眼眶。

  非遗传承人将传统体育项目编成实景剧,游客被拉上台扮演“娶亲者”,当七彩袖衫掠过木轮时,百年前的土族婚俗突然有了体温。

  “没想到老祖宗的东西这么‘潮’!”陈女士买下的盘绣钥匙扣上,绣着她名字的藏文译写。

  在互助,青稞酒坊把酿造技艺变成“可饮用的非遗”,游客在酒糟香气中体验“踩曲”工序;油嘴湾景区的篝火晚会上,老艺人用马头琴伴奏唱起新改编的土族歌谣,年轻人跟着节奏跳起电音版“安昭舞”。

  该县青绣产业基地的数据更像一串跳动的音符,2025年上半年,40余家工坊通过“绣娘直播+定制订单”完成1.8万件作品,170万元收入让老绣娘的脸上漾着笑。

  “赛事引流+产业变现”的化学反应,在互助已成常态。北龙山景区把原始森林“改”成会呼吸的露营地,松树下的亲子帐篷旁,家长带着孩子辨认树种;油嘴湾景区的NPC电音节上,穿汉服的姑娘与戴毡帽的牧民同框跳舞。

  2025年上半年157万游客带来的7.3亿元收入里,夜间消费占比达42%,农特产品销售额同比涨45%。

  卓扎滩村民的收入账本,正是互助文旅融合,带动百姓增收的鲜活印证。村民以土地入股,投资1400万元建成生态旅游景区,水上浮桥、儿童乐园等12处项目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66岁的毛永花曾因儿子身患脑梗塞,全家靠几亩薄田度日,如今她家0.13公顷土地被流转,老两口在景区当保洁员,月工资近3000元。“像我这样年龄大、没手艺的人,现在在家门口挣钱,这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从“彩虹故乡”到两年入选“文旅百强”,互助县的实践证明,县域文旅融合绝非简单的资源整合,而是文化价值、产业逻辑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耦合。

  当非遗火壶的光芒照亮冬夜景区,当青绣工坊的丝线编织出乡村振兴图景,这座高原小城仅用几年时间证明,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布景”,而是让文化基因重新扎根生活。(完)

编辑:张海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