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关巴村:农机翻新土 电热暖寒冬 乡村振兴有“底”有“路”
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23日电(卫洁 )23日,农历秋分,也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青海海东市化隆县甘都镇关巴村的田野上,旋耕机轰鸣驶过金黄大地,农机手马志袁稳稳把着方向盘,身后翻起一排排黝黑油润的泥土。
“马书记快来看,这地翻得够松吧?这遍翻完,就能赶紧播种冬小麦了。”马志袁停车朝田埂边喊道。驻村第一书记马承明挽起裤腿走进地里,抓起一把新土在手中捻开闻了闻:“真香!土松了,地就‘活’了。”
马承明是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选派到关巴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自2023年6月到任以来,他走遍全村农户,倾听心声,逐一落实帮扶举措。关巴村地处黄河谷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有利于各类农作物生长。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的土地渐渐面临“谁来种、怎么种”的现实难题。
“我们不仅要送米送油解燃眉之急,更要带领大家种好田、多打粮、增收入。”马承明说。在他的提议下,经与村“两委”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农田耕种走机械化”的路子。经过对接和协调,去年夏天,由国网青海电力扶贫资金捐赠的拖拉机、翻转犁、旋耕机等八类崭新农机具开进了关巴村。为了确保这些设备真正用得好,村里专门设置了两个农机公益岗位,马志袁就是其中一位农机手。
“以前耕地得从外请师傅带设备来,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农机,这台旋耕机半天就能耕二十多亩。”马志袁算起经济账:机械化耕作让每亩地的种植成本下降了近一半,今年趁着农时,他把去年荒着的2亩地也种上了冬小麦。“马书记说,明年村里还要添收割机,从种到收都能自己搞定。”
农机帮扶只是马承明驻村后实施的一项帮扶举措。防返贫排查和监测帮扶才是现阶段驻村帮扶的工作重点。为此马承明和村“两委”建立起常态化排查与帮扶机制,持续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群体,开展精准监测和帮扶。
临近供暖季,关巴村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冬做准备。为进一步改善村居环境,今年,马承明积极争取扶贫资金推动清洁取暖项目实施,为全村194户村民每户都安装两铺电热炕。当前,村里的电热炕项目安装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十月中旬全部安装到位,关巴村将迎来第一个清洁、低碳、温暖的冬天。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马承明在与乡亲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早已熟悉每块田地的墒情,了解每户人家的故事。“接下来,要带大伙发展产业、学习技术、改善服务,让乡亲们在奔向好日子的路上,心里有底、致富有路。”马承明说。(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