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平安公安构建生态警务守护河湟山水
中新网青海新闻8月29日电(费照林 李隽)近期,湟水河波光潋滟,风头掠过青海海东市平安区湿地公园上空。翻开平安公安分局环食药侦大队的巡护日志,最新一条记录写着:“群众报告发现狍鹿幼崽,已联合林草部门完成救助。”一页页泛黄的日志,见证着“警察蓝”守护“生态绿”的动人篇章。
牢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殷殷嘱托,地处河湟谷地生态过渡带的平安区,近年来创新构建“生态警务”机制,将警务工作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保护新路径。
“路边有两只没见过的幼鸟受伤了!”今年夏天,一通报警电话引来一连串暖心行动。经鉴定,被救助的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乌鸫。近年来,平安公安已救助大鲵、戴胜、狍鹿等野生动物30余只。
“过去是民警满山找线索,现在是群众主动当‘眼睛’。”分局环食药侦大队负责人马周曲才让说。
在石灰窑乡,护林员马志贤的手机里存着派出所的“生态热线”。去年他发现疑似盗猎陷阱,一个电话就让民警与林管员迅速联动。“咱们这儿的山雀都认识警服了!”一句玩笑,道出“生态警务”带来的深刻变化。
“生态保护不能单打独斗。”平安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白晓晖介绍,该局创新“林长+警长”机制,与多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全链条协作。在祁家川林区,民警与护林员每月开展“清山行动”,去年以来联合查处违规用火案件6起。
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当夜,民警、农业执法人员、野生动物专家连夜组成“急救小组”,开辟“生命通道”。这种多部门联动的“生态110”机制,已覆盖全区7个乡镇。
如今平安区已发展“生态义警”136名,设立生态信息点12个。在洪水泉乡,由护林员、牧羊人组成的“义务巡山队”,成了移动的“生态前哨”。
科技赋能也为生态保护注入新动力。无人机掠过阿伊山林海,实时画面传回分局指挥大厅。通过“空天地”立体巡防体系,重点区域实现“一屏观全域”。在巴藏沟乡,红外相机捕捉的野生动物影像,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夜幕降临,平安驿景区灯火阑珊。由民警担任的“生态警长”正带队检查餐饮企业排污情况。这种“警务+文旅”模式,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去年全区生态旅游收入增长21.28%。
“生态警务不是简单的‘警察管生态’,而是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海东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安胜年表示。(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