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湟源:畅通民众务工需求沟通渠道 充分释放以工代赈政策红利
中新网青海新闻11月5日电(魏大程 祁增蓓)2025年以来,湟源县牢牢把握以工代赈项目“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工作主线,在农业农村领域统筹推进地下管网改造、灌溉沟渠修缮、河道除险加固等基础设施类以工代赈项目14项,总投资达6332万元,走出了一条“以工代赈+精准对接+组织引领+民众受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据介绍,湟源县将民众就业需求前置到项目谋划阶段。在项目立项前,开展务工需求摸底调查,精准掌握项目区劳动力结构、就业意愿、技能特长及家庭困难情况,推行“民众诉求+务工技能+项目设计+岗位匹配+政策落地”精准对接机制,建立动态更新的“务工需求数据库”,确保项目建设与民众就业实现“双向匹配、同频共振”。
项目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主心骨”与“领头雁”作用,以基层党组织优势破解务工对接难题,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困难群体。项目实施期间,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共同参与项目工程质量、用工考勤、劳务报酬核算发放等关键环节监督,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各种难题,及时对接项目单位吸纳务工民众,切实提升以工代赈政策的靶向性、实效性和民众获得感。
聚焦“成效转化”目标,湟源县将实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与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双发力”作为项目实施的基本落脚点,最大程度发挥以工代赈项目赈济成效。截至目前,14项以工代赈项目累计吸纳务工民众951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达1308万元,项目用工本地化率达100%,其中吸纳脱贫户、监测户、易地搬迁户等困难群体110人,发放劳务报酬120万元,困难务工群体占比达11%。
此外,为激发务工民众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项目实施过程中还会通过师傅帮带、劳动技能专项培训等“授人以渔”的方式,面对面、手把手地将瓦工、木工、砼工、钢筋工等方面的经验传授给务工民众,帮助“低技能”民众学会一技之长,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让“力工”变“技工”,实现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