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 海西州开门教育书写为民答卷
中新网青海新闻7月28日电 (满都尔娃)“没想到困扰了我们多年的小区‘办证难’的‘老疙瘩’,这么快就解开了!”看着手中崭新的不动产权证,德令哈市怡景小区居民李秀梅难掩笑意。这是海西州以“开门教育”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一幕。
自开门教育开展以来,海西州始终把群众呼声当作“冲锋号”,以实打实的整改成效,让“问题清单”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
听民意:从“闷头干”到“敞门听”,架起连心桥
“都兰县涉外宾馆登记不规范,能不能给工作人员补补‘课’?”“大柴旦鸿运花苑的下水道总堵,下雨天一楼住户家里能‘养鱼’!”……在海西州,一场场“听八方言·办百姓事”座谈会正成为连接民心的重要纽带,群众代表你一言我一语,掏心窝子的“吐槽”被一一记下,也被视作反映民生的“晴雨表”,认真标注、分类存档。这种“不打官腔、不走过场”的交流,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说了不白说”的诚意,也让基层的声音真正走进决策视野。
为让群众“敢说话、说真话”,海西州撒开一张“立体倾听网”:省、州社会监督员带着“放大镜”深入基层,10个州级学习教育联络指导观测点充分发挥“前沿信息哨”作用,从不同角度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党员干部蹲在田间地头、守在社区广场,用“拉家常”代替“念稿子”。从格尔木的戈壁矿区到茫崖的石油小镇,从乌兰的枸杞田地到天峻的牧民帐篷,群众的每一条诉求都被郑重签收。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倾听,让原本散落在基层的“细碎事”,汇聚成了关乎民生的“大盘子”。最终梳理出作风建设、民生保障等6大领域162条“问题清单”。
从“闷头干”到“敞门听”的转变,不仅让决策更接“地气”,更在干部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看得见、摸得着的“连心桥”,让每一份民生期待都有了落地生根的可能性。
解民忧:从“纸上改”到“实地办”,啃下硬骨头
“问题不解决,清单就销不了号!”海西州立下“军令状”,州级专班每周调度推进、每月通报进度,13份转办通知精准“派单”,26个行业部门协同联动“接单”,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房产证办证难?德令哈市成立专班“挂图作战”,及时打通怡景、唐古拉小区等多个小区的办证堵点,顺利完成首次登记、转移登记等工作程序。如今,全市绝大多数存在办证难问题的小区居民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一本小小的房产证让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涉外服务弱?都兰县“靶向补课”,邀请专业人员手把手教识别境外证件、规范信息录入,还为旅游从业者开设“能力提升小课堂”,如今涉外登记准确率大幅提升。
——生活堵点多?大柴旦行委相关部门组织施工队深入鸿运花苑排查下水道,把脱节、淤堵的管道全换成新的,居民再也不用雨天“蹚水回家”;茫崖市为快递小哥绘制“专属地图”,楼号、单元门一目了然,送货效率提高三成;乌兰县校门口多了“护学岗”和专用通道,上下学时段“人车挤成一团”的乱象成了过去式。
截至目前,各类反馈问题及意见建议整改推进有序。省级观测点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4条,省级监督员反馈问题完成整改5条;州级社会监督员反映问题完成整改15条,州级观测点反映问题完成整改6条,“听八方言·办百姓事”座谈会收集的意见建议已办理完毕87条,随着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一条条建议落地生根,背后是群众满意度的节节攀升,更是一张张愈发舒展的笑脸。
暖民心:从“各自为战”到“合力攻坚”,织密幸福网
旅游旺季来了,外地游客的“小烦恼”成了海西州的“心头事”。群众代表提议“少收点停车费、多些人情味”,住建部门立马行动:除格尔木部分外包停车场外,全州停车场免费开放,州交警支队通过制作“柔性执法、轻微处罚”短视频,对外地车辆轻微或一般交通违法行为“先教育、后警告”,让游客真切感受到“海西温度”。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海西州各级部门的“攥指成拳”。横向看,住建、公安、文旅等部门打破壁垒,对跨领域问题“联合会诊”;纵向看,州到县、县到乡“层层接力”,历史遗留问题“挂图销号”。
如今的海西,干部脚上的泥土多了,群众脸上的笑容甜了。下一步,海西州将继续把“门”开得更敞亮,让整改成效更实在,用一件件民生实事,在柴达木大地上写下“人民至上”的生动注脚。(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