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青海各地

青海共和:一个农民与18000株“热果”的守望

2025年09月17日 17:43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17日电 题:青海共和:一个农民与18000株“热果”的守望

  作者 沈海娥

  位于海南州共和县龙羊峡文明蔬菜水果种植家庭农场内,18000 株热带果苗蔚然成林。黄龙火龙果、红心火龙果在枝头探头探脑,葡萄藤顺着棚架蜿蜒攀爬,百香果藤蔓间,紫莹莹的果子藏在绿叶中若隐若现……

  在多数人印象里,火龙果、百香果是热带专属 “名片”,唯有温暖湿润的环境,才能孕育出饱满多汁的果实。而高原河谷,早已将 “海拔高、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刻成这片土地最鲜明的标签。但在共和县龙羊峡镇阿乙亥村,龙羊峡文明蔬菜水果种植家庭农场的这些 “热带果”,却在这片看似 “水土不服” 的土地上扎根结果,上演了一场跨越气候带的种植奇迹。

  高原种出 “热带水果”:不信 “不可能”,偏啃 “硬骨头”

  初见龙羊峡文明家庭农场的“热带水果”,便被深深吸引:黄澄澄的黄龙火龙果、紫莹莹的百香果、一串串饱满的葡萄,还有圆滚滚的西瓜,整齐摆放在桌上。鲜亮的色泽、饱满的果实、丰富的品种,引得众人驻足围观、争相购买。

  45岁的农场主马文明,穿着沾着泥土的格子衬衫,捧着刚从自家农场摘下的果子,“好多人说龙羊峡种热带水果是瞎折腾,可我们这儿日照足、昼夜温差大,只要把小环境调好,种出来的果子会更甜,不信你尝尝!”

  2015年农场刚起步时,质疑声像河谷的风一样,一阵接一阵。没人相信在龙羊峡能种活热带水果,但马文明凭着一股韧劲和闯劲,在“农村领头雁” 等培训观摩活动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一头扎进温棚搭建与热带水果种植的钻研中。

  其实早在2010年,马文明就开始摸索农业种植:从种蔬菜起步,到尝试搭建水果大棚,整整五年里,他一门心思攻克高原种植的关键技术难题。白天,他在温棚里记录温度、湿度数据,观察果苗生长状态;夜晚,也总盯着天气变化,生怕突如其来的降温影响果苗。天凉了,就给大棚盖上保温被;天热了,又及时掀开棉被通风。

  2018年盛夏,第一批火龙果挂上枝头。马文明小心翼翼地切开红艳艳的果实,递到围观群众手里:“尝尝!高原的太阳足,糖分积累得多,这甜味儿跟热带产的水果还真不一样。”

  一人致富带全村:把 “甜蜜产业” 种进乡亲心里

  如今的龙羊峡文明家庭农场,已建起13座节能大棚、1座440立方米的果蔬保鲜库、2座600立方米的灌溉蓄水池,还配备了 11台大小农机具。多年实践中,马文明不断钻研大棚“造小气候” 的技巧:白天调控通风口引进热量,夜晚盖上保温被锁住温度。

  除了火龙果、百香果,农场还引进了黄桃、大樱桃等15个特色品种。农场年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这些原本属于热带的“娇客”,如今成了龙羊峡的“特色名片”。

  农场的蔬菜区,同样藏着马文明的“高原智慧”。17 种蔬菜在133亩种植区里蓬勃生长。年产500吨的蔬菜,乘着冷链车从龙羊峡出发,直奔西宁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海南百佳蔬菜批发市场,端上更多人的餐桌。

  “以前村民守着土地种小麦、青稞,收成看天,收入也薄。现在不一样了——土地流转给农场,村民每年能稳拿租金;留守妇女来农场打工,一天能挣150元。”马文明说。

  农业创新结硕果:从 “典型案例” 到 “乡村希望”

  自农场成立以来,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马文明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优化经营管理方式,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成为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还获得“青海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称号。

  马文明介绍,今年农场种植面积将扩至450亩左右,用工量也会进一步增加。同时,还计划鼓励引导村民通过委托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整村连片土地流转;依托农场的特色种植经验与技能,发挥乡村工匠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把本村及周边群众的群众吸纳到农场务工,让大家能够学到种植技能,增加务工收入。(完)

编辑:甘晓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