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铜普镇:厚植人才沃土 激活乡村振兴“青春动能”
中新网青海新闻7月31日电(旺乌其)2024年以来,乌兰县铜普镇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县委关于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部署,将此项工作作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引、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着力提升大学生履职能力,有效促进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大学生在基层治理和乡村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广开渠道精准引,汇聚“新动能”
创新实施“县招、镇管、村用、镇村共育”机制,多措并举引才聚才。拓宽引才渠道,通过县级统一招录选派4名大学生担任村级事务助理员;采取“摸排走访+入户邀约”方式,动员3名本地毕业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强化人才储备,建立动态更新的后备干部“继续留任使用清单”“建议调整清单”“建议使用备用清单”,累计储备49名优秀年轻人才。注重精准匹配,紧扣农牧区发展需求,发挥县镇村三级联动优势,推动基层队伍实现“年轻化”与“专业化”协同发展。
严管实育双驱动,培育“实干队”
构建“三维赋能”培养体系,全方位促进到村任职大学生成长成才。建立“实践锻炼+导师帮带+培养监督”机制,通过选派2名大学生到镇党政办跟岗锻炼,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行“镇联点领导+村党支部书记”双导师帮带,提供思想引导、业务指导和人文关怀。完善成长档案管理,采取“一人一档”模式,建立包含角色适应、能力提升、精神淬炼等关键环节的全程培养体系。强化动态管理,建立跟踪问效、动态调整、常态提升机制,定期检查培养计划落实情况,严格入党培养监督,确保人才成长方向正确。
精准定岗实效用,激活“青春力”
创新建立“岗位适配+任务牵引+群众检验”的村用模式,推动到村任职大学生深度参与村级事务。精准设岗定责,围绕产业发展、基层党建、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设置组织员、联络员、代办员、调解员等五类岗位,明确12项具体职责。强化实践锻炼,通过规范组织生活流程、参与党员发展纪实、解读惠民政策、代办民生事项、调解矛盾纠纷等实际工作,全面提升履职能力。注重实效检验,建立“有事干、干得好、受认可”的闭环评价机制,确保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目前,全镇到村大学生已参与办理民生事项50余件,调解纠纷23起。
下一步,铜普镇将持续完善大学生到村任职“引育管用”全链条机制,通过精准施策搭建成长平台,强化保障激发干事热情。让大学生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充分施展才华,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增添发展活力。(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