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绣雪豹挂件在乡村工匠国际交流推介活动上引热潮
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28日电 (侯磊)在日前进行的乡村工匠国际交流推介活动展位前,一只只憨态可掬的青绣雪豹小挂件被游客争相选购,展位前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成为节庆里一道亮眼的文化风景。这款融合了非遗技艺与生态元素的文创产品,凭借独特魅力实现“火爆出圈”,收获了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认可。

“真的没想到,这次小雪豹挂件带少了,1000只,一下午就卖光了。”第一批国家乡村工匠名师陈玉秀叹息。
专程来买小雪豹挂件的北京市民李秀茹问:“昨天我同事买到了,太可爱了,你这里还有吗?”“实在不好意思,确实没有了,您可以加我个微信,就凭您这份对青绣的肯定,我回头免费给您邮一只。”陈玉秀笑着说。
因为小雪豹挂件,10余个省份的乡村工匠与陈玉秀互留微信,活动组委会的领导在青海代表团返程后又专程联系,说当时太忙,没抢到,能不能再订购一批。
青绣雪豹小挂件的走红,源于传统技艺与时代元素的精妙碰撞。作为河湟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玉秀的匠心之作,挂件以祁连山雪豹为原型,采用细腻的河湟刺绣针法,将雪豹的灵动神态一针一线勾勒成型。设计上不仅保留了青绣技艺的传统底蕴,更创新推出七八款不同表情的造型,从“委屈求抱”到灵动活泼,萌趣模样精准契合年轻人喜好,部分挂件还融入香包设计,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成为游客眼中的“宝藏伴手礼”
依托“公司+农户”的培训产销模式,30多名绣娘历经6个多月精心制作,让29万余个雪豹挂件得以走向市场。既呼应了西宁“雪豹之都”的城市名片,也彰显了非遗保护的实践成果。
正如来自广州的游客所言:“每个挂件都藏着高原的灵气与手艺的温度,送朋友特别有意义。”
从指尖针线到热销单品,青绣雪豹小挂件在丰收节的走红,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的生动缩影,更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见证。当雪山精灵遇上非遗匠心,当传统手艺对接市场需求,这枚小小的挂件正绣出传统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画卷。(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